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老年教師傷了心、中年教師寒了心、年輕教師不安心……長期以來,中小學教師一到評職稱就“鬧心”。
2015年新學期開學,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,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晉級、評價標準、評審過程等都有了新規(guī)定。這些新規(guī)則能否落實?是否回應基層訴求?還有沒有障礙?能否真正管用?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。
指標和業(yè)績:哪個說了算?
“教師職稱是評一次傷一次,因為高級教師的名額太少,而高級和中級之間的待遇差距又太大?!焙幽蠞词锌司恢行iL李新樂說起評職稱,滿臉都是焦慮。
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是按照崗位設置,以名額指標來評職稱?!斑@種職稱評定制度,不單單傷害某個老師,而且對整個教師隊伍都有沖擊。”李新樂說。
在湖南懷化通道縣小學,“退多補少”的政策讓校長蒙蘭鳳十分苦惱:“假如我們學校小學高級職稱的比例是70%,但規(guī)定要求比例是50%,超過了就不分指標了。有一段時間我們學校連續(xù)5年都沒有指標?!?/font>
湖南懷化通道縣一中校長楊保仲說,如果學校引進優(yōu)秀教師,他們在其他學校評了職稱過來,本校一些優(yōu)秀老師,就沒有希望晉級了。
對于我國1270萬中小學教師,職稱指標的“僧多粥少”已成為他們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巨大瓶頸。蒙蘭鳳說:“希望渺茫,會讓老師覺得辛勤播種卻無法收獲,很自然產(chǎn)生職業(yè)倦怠?!?/font>
此次改革提出要建立統(tǒng)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(職稱)系列,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(職稱),這些措施旨在打通中小學教師的晉升通道。有專家建議要適當增加各個學校相應職級的職數(shù),確保有效做到評聘結合,同時要建立職級動態(tài)監(jiān)管機制。
楊保仲表示,國家政策層面應鼓勵優(yōu)秀的年輕老師向更高層次發(fā)展,職稱評定可以適當提高門檻,但是不要受指標限制。讓業(yè)績說了算,鼓勵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。
領導和同行:誰來參與評?
“表面看上去是材料評選,是集體研究決定,事實上還是行政干預因素,有領導打招呼,還有增補指標。這些最后評上的人,從推上去,到評審出來,都有人暗中保駕護航?!币晃徊辉竿嘎缎彰闹袑W校長表示,過去教師職稱評定,行政分量太重。從名額分配,到哪些人選送材料,都是行政力量主導。在評委會上,哪些人優(yōu)先保證,甚至哪些人過,都有行政因素,這容易導致職稱評定成為一種拉關系、走后門的溫床。
針對這種現(xiàn)象,這次改革提出要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評價機制,并公示結果,接受監(jiān)督。廣東佛山南海九江海壽小學校長張永輝認為,單純依靠同行評還是不行,因為中國是個人情社會,難免產(chǎn)生偏頗。他建議可以首先采取同科組老師互評,然后是科領導、行政領導協(xié)調把關,最后不可或缺的是提交校代會審議通過,形成最終的結論,程序一定要完善,才能確保公平公正。
一位多年擔任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委、評審組負責人的湖南省教育專家對記者說,過去也有大量的一線教師在參加評審,也是同行,但是實際效果不大。究其原因,是同行評審的規(guī)則程序不夠細化,只有指導意見。如何找到一種真正體現(xiàn)民主的、隨機抽樣的同行評審機制?如何讓更多一線的教師、包括鄉(xiāng)村教師都參與進來?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,制定規(guī)范。
論文和師德:哪個更管用?
此次改革提出要修訂評價標準,注重師德、實績和實踐經(jīng)歷,改變過分強調論文、學歷傾向。上海市虹口區(qū)第三中心小學校長盛裴說,優(yōu)秀的中小學教師能成為教學實踐的專家,肯定會有自己的一套理論,但并不一定都要以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。中小學教師評職稱一定要淡化論文,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實際能力。
多年來,由于教師評職稱有論文要求,導致論文“注水”現(xiàn)象頻現(xiàn)。不但這種論文沒有任何含金量,由此衍生的腐敗之風也越來越嚴重。
湖南省一位老教師表示,論文不能完全不要,教師也需要總結教學工作,但是要規(guī)范論文的評審渠道,強調評論文絕對不能收取老師任何費用,徹查嚴處以發(fā)表論文作為斂財手段的不法行為。
“改革導向很重要?!笔⑴嵴f,過去的評價導向就是讓老師去寫論文、搞科研。以前你的水平再高,學生再優(yōu)秀,你也評不上。現(xiàn)在的導向就是著重在教學一線。
評價教師究竟該以什么為標準?張永輝認為,教師最重要的是職業(yè)道德標準?!叭绻粋€老師30多年堅守在邊遠貧困的地方教書育人,即使他沒有學歷論文,國家也應評他當高級教師!”
順應基層教師的呼聲,此次改革已再次明確提出,修訂評價標準,向農(nóng)村和邊遠地區(qū)教師傾斜。
蓬溪中學科研室摘自新浪網(wǎng)教育頻道
2015年9月8日